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特殊場合西服介紹︰大禮服(晨禮服)



這篇也是由Chogall@styleforum 所書寫的,也感謝他在百忙之中也抽時間跟我一起胡鬧,這次他寫了的是西服當中被稱為「最正式」的服裝,Morning coat,或許大家日常中穿得到,甚至看得到禮晨服的機會並不多,但是作為西服中最正式的服裝,稍微對其了解一下,我想對各位來說也是一位好事,或許大家在舉辦自己的日間婚禮時,也可以考慮一試晨禮服。以下是他的文字︰


大禮服 (Morning Dress, Morning Coat).



這是西服中最正式的服裝.



外套部分必須是大禮服外套(cutaway morning coat) (如上圖)。大禮服外套與普通認知的西裝外套的主要差別在於前襬是從前扣下邊往外分岔開來,後襬是從腰一路伸展到大腿跟部, 視覺上看起來就是所謂的開襬 (cutaway)。 通常後襬是在中間的雙分岔,其他部份是︰ 單扣、 peak or notch lapel, 無腰間口袋. 有些大禮服外套會在前緣縫上裝飾用的黑絲條。




襯衫必須是純白色, 以plain weave或pique weave為主。 領子是turn-down,但在美國有wing collar出現過。

大禮服的領飾有兩個選擇︰ 領帶或是領巾(Ascot),必須是正式的花紋, 顏色以黑白灰為主. 領飾通常會用珍珠領飾扣(tie pin)固定在襯衫上. 此珍珠領飾扣是少數男性珠寶之一。

大禮服必須要有背心 (waist coat), 禮服背須是鴿灰色(dove)或土黃色,偶見黑色, 單排扣或雙排扣皆可, 但是不能過高, 只能最多有三顆扣子的高度。 通常背心上也會有lapel(翻領),當中又以shawl lapel為主。 這類正式背心常會留暗扣給懷錶鍊,背心的功用是遮住腰圍, 在背心之下並不會有任何襯衫露出, 直接接到褲子。而有些背心會設計一個暗扣在最下端, 可直接扣到褲頭的扣子,來避免襯衫外露。

大禮服的褲子必須是Cashmere stripe的布料, 以黑, 白, 灰相間的直條紋, 但絕非通常的pinstripe或chalkstripe。 因為高腰的關係, 通常須有pleat方便活動, 必須用吊帶而非皮帶, 因吊帶關係, 後褲頭多數會是fish mouth peak,而因為是最正式的服裝,褲子不能有cuff。

配大禮服的鞋子是排扣靴balmoral button boots,或在一般balmoral boots上加上spats,靴筒(shaft)的顏色最好跟背心一樣。 如無排扣靴,純黑cap toe oxford也在接受範圍之內。 當然, 要配上極薄的高筒黑色襪子。

大禮服通常會配上大禮帽(top hat)或是俗稱的高帽子。

基本上大禮服的顏色聽起來單一, 但有另一種顏色︰ 全灰。除此之外就再沒有符合禮儀的顏色了。

通常大禮服是預留給最正式的場合穿著的, 例如︰ 結婚新郎、 證婚人、 婚禮(不得穿的比新郎正式)、 喪禮(跟文化有關且不得比家屬正式)、 國際外交典禮、 或正式社交場合如英國的Royal Ascot。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英國皇室的例子.



Duke of Windsor︰






Duke of Windsor的姪孫,Prince Charles︰



Duke of Windsor的姪孫們, 右邊Prince Charles, 穿著有絲邊的大禮服外套︰




Prince William︰





還有些舊時美國的例子,如︰最右邊, 美國總統FDR羅斯福 




JFK甘迺迪喪禮, 兩個兄弟都是穿morning coat︰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西方衣著禮儀,簡表,by Chogall@styleforum

說起來,是小弟早前搞了那個又多又雜,項目多到煩死人的大綱的時候,找我的一位朋友幫忙寫的。這個表做得很簡潔也很明瞭,各位自行參考看看吧。


下面全都是Chogall@styleforum的文字︰


供各位參考。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Fiddle-back waist, Beveled waist , 與仿制品們

前言︰


說到這事兒,一直以來其實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這兩個工藝,都是號稱「Bespoke專利」,原因很簡單,就是非常難做,不是一般人做得出來,目前純手工能做出Fiddle-back waist或Beveled waist的鞋匠,在英國也不超過二十人。然而,何解成鞋市場上目前有一堆號稱是Fiddle-back waist的東西出現呢?其實始作俑者,還是得提到Gaziano & Girling與John Lobb Paris。


甚麼是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


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其實當初而言都是指一種在延條上做手腳的工藝,兩者的分別大概只有Fiddle-back waist是尖的,而Beveled waist是比較平或帶圓的。至於他們到底在延條上做了甚麼樣的手腳呢?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



這個是一般手縫延條結構的鞋子內部圖解,自鞋跟右方起那段用縫線縫起來的部份,也就是我們稱之為延條的部份,而圖上這種的鞋腰,是一般的、普通的,也就是我們稱之為「Square waist」的鞋腰。

而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在做時候,會把延條往內移約大半寸,然後變成這樣︰


簡單來講,就是把鞋腰的部份結弄細了。是的,講起來的確就是那麼簡單,但做起來可不一樣。
最麻煩的地方其實並不是延條的部份,而是縫外底的時候。因為做這種樣式的鞋腰,把鞋腰往內移的目的,不單純是令鞋腰看起來瘦,而且更是在隱藏鞋腰部份的邊條,再加上鞋腰部份的延條被內移得厲害,外底便不好縫了,只可以一針一線地暗縫,而且縫線之間的針距也會相對比較寬,因為太難縫了!而且,也因為縫線之間的針距增加了,鞋腰處的強度是會相對地降低的。



那麼,大大增加了製作難度,又降低了鞋腰的強度,換來的到底是甚麼呢?我想你們也能猜到了,就是美觀。讓我用圖片來做說明吧︰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鞋腰部份的鞋邊,被非常完美地隱藏起來了,乃至在站著的時候,根本不會看到鞋的邊條。那是舊時人追求優雅的方式,鞋邊做得愈細、愈精緻,鞋身的曲線做得愈玲瓏浮凸,那就愈優雅。

與此同時,由於鞋腰收得比較進去,因此鞋面對於足弓處的包覆性也會比較好,對於足弓的支撐,也是比Square 來得好上很多。而這個支撐,是你穿上鞋子後,馬上就能體會到的。

而且,有不少人誤會這個工藝腳寬的人就不能做。可是根據我的認知有好些有扁平足的同好,都能做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因為這個收窄,並不影響人腳的穿著,反而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更良好的包覆感加上鞋內對足弓的支撐,會讓扁平足的朋友更感舒適。比方說我朋友長著這樣的腳,卻能穿著Fiddle-back waist的鞋子,腳看起來還很修長︰




而且既然鞋腰能做了,自然也就有工匠將其擴至全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Blind waist」。下圖是一些Bespoke shoes的樣本︰





看起來就好像是Blake結構一樣,看不到邊條,可是這種方式做出來的鞋卻可以多次換底,可以說是完美地解決了Blake結構無法多次換底,以及延條結構(手縫延條、固特異等)邊條明顯的問題。而理所當然地,高製作難度,是必需的代價。

被錯認的象徵


是的,我上面所說的才是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的最精妙的部份,而一般被強調的、一眼屌的,也就是我們說不懂行的人也看得出來的東西,卻被一些缺德商人還有裝逼達人被強調成「本體」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張圖︰



大家應該有看到鞋腰中間拱起的部份,也就是外觀性最明顯的部份。前面的Beveled waist,是圓拱的,而後者Fiddle-back waist則是呈三角貌。這部份坦白講,只有在手縫的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上才有真正的功能性。

如前文所提及,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鞋腰的強度是相對較低的,因為其延條內移了,以至受力面積比較小,加上縫線之間針距比較大,而造成了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初的鞋匠就想到了在鞋腰部份的加固結構上做手腳,也就是下圖中間那塊黑黑的東西︰

我一般都戲稱那東西是「底大杠」



一般而言,做Square waist的鞋子,只要把那塊「底大杠」放上去,就完事了。


但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是那到底他們會怎麼做呢?讓我用Fiddle-back waist來做個例子,手縫的Fiddle-back waist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要把「底大杠」,又或者有人叫「龍骨」的東西放上去︰



之後先用膠水黏好固定,再用人手把它給削成三角狀︰






最後,縫上外底,那個最為人熟知的形狀就跑出來了︰





Beveled waist的做法也是類似,只是其形狀是圓拱形的,而不是三角。那麼這樣做的意義是甚麼呢?其實就是因為這種形狀的受力能力相對比較強,可以補足一下因為做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而失去了的強度。

但是,並不代表有這樣的一個形狀的,就是Fiddle-back waist或Beveled waist,舉個例子,George Cleverley的Anthony Cleverley系列的鞋腰,也有做這樣的一個「底大杠」,可是他們的鞋子,卻並沒有做Fiddle-back waist或Beveled waist。


木釘的Fiddle-back waist


鞋腰上加上木釘去固定,而不用縫線,這樣的結構,最早出現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是這樣的結構在中世紀是一度流行於中、東歐一帶的,而現在奧匈地區的不少鞋匠,也仍保留了這種製鞋的方式(甚至全鞋木釘固定)。在世界的另一邊,美國。他們的工作靴也牛仔靴,鞋腰的部份也時常使用木釘去固定。

而在追求尖翹、頭尖、掌寬、腰細、屁股大這樣的一個美學追求的西部牛仔靴,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的出現也是非常合理。然而,在強度與製作難度上的不足,令使用縫線縫製的Fiddle-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並不適合用於有高強度運動需求的牛仔靴之上。

因此,他們使用了一種製作更便利、強度更高的方式去製作,也就是使用木釘。




當然,有所得也有所失,用木釘的代價,自然就是做出來的東西鞋底不那麼美觀。但如果有興趣的同好,可以看看意大利Bestetti shoes,製作牛仔靴起家的Bestetti,即使現在已經幾乎全面改成全手縫,並以製作Dress shoes & boots為主業,然而木釘式Beveled waist這選項,依然是可選的。


而我印象中,Septieme Largeur 也有部份鞋款是使用木釘式Fiddle-back waist的。


自John Lobb Paris與Gaziano & Girling以後,雨後春筍的「偽」Beveled waist與Fiddle-back waist


率先引入Beveled waist 進入成鞋產線的鞋廠,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John Lobb。



而第一個引入Fiddle-back waist至成鞋產線內的,應數Gaziano & Girling。


之後,隨其腳步而大肆標榜「Fiddle-back waist」、「Beveled waist」的鞋廠不計其數,Cheaney、Alfred Sargent、Enzo Bonafe等等等等。隨後,當然中港台也有好一群一知半解的裝逼分子去強調這個東西多難做、多有逼格、多有品味、多麼優雅 ......

這些「命題」都是成立的,前題是「要是那是純手縫的話」

然而,這些做在成鞋上的「Fiddle-back waist」、「Beveled waist」,都只是「仿」其外型做出來的,而不是真正的「Fiddle-back waist」、「Beveled waist」。換而言之,你可以說他們是「偽」,也不為過。

因為延條內移後,是沒有辦法用固特異機器(Goodyear)去車縫大底的,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取巧的方式,也就是在縫好之後,再用打磨的、用敲的,把延條給弄進去。而這種東西也只有在外觀上與真正的「Fiddle-back waist」、「Beveled waist」有相似之處,從結構上看,那是「壓根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根本沒有任何製作難度...


而即使外觀上有相似之處,基於他們的「底大杠」是模具化的,不是用人手削出來的,而且延條部份也只是用敲的敲進去,根本沒有進去進得徹底。於是在細膩度上、修飾效果上、乃至於對足弓的支撐上,效果都是差一大截。

比方說下面兩張圖片,就是來自Gaziano & Girling的成鞋,分別是Deco Range跟Benchmade︰




再來看看下面這雙Gaziano & Girling的Bespoke sample︰


還有奧山大的Bespoke sample︰


不論是收窄的幅度、形狀的細膩度都是有著明顯的差異,更不用提那結構上的根本差別了。

而我也很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這種高難度的工藝,目前全世界你不會找到任何一家批量生產的成鞋會做,全都是「仿」的「偽」品,而不是真正的「Fiddle-back waist」、「Beveled waist」。要是把這些「偽」的東西標榜為「高難度」的「工藝」象徵,這樣去取巧言辭,恐怕是相當不妥的。

當然,會說這種言辭的人基本上都是零售商或是裝逼達人。而他們也永遠不會告訴你甚麼是真正的好東西,或許,連他們自己都不懂。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寫在Suit walk近一月之後,台北Suit walk有感

我怕要是我認真把我的看法講起來又是長篇大論,只好稍稍講一下,希望不會太長。對於西裝與皮鞋的推廣,只要這個服飾一天還在人的生活中,這服飾就不會死。至於潮流,我只能講fashion is a cycle,總有一天會回去。與其擔心那些明擺著是走「潮流」的「偽西裝」與「牛郎皮鞋」會讓人愈來愈不懂得「西裝的本質」,更令我憂心的是台灣與大陸帶頭的西裝愛好者對於西裝這服裝推動的方式。

原則上我可以說我跟他們的看法一致,但又是相反。有一點我們大家都是認同的,就是要令西裝活起來,受到更大的注目,必需要更多人去穿它,讓它重新融入「日常生活」中,而非只限工作與做Show。


然而,我在suit walk上所看到更多的是為了標奇立異,展示大家口中所謂的「逼格」,也就是「裝逼」,大家所看到的是一堆五顏六色,在那一下午走來走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種狀況只會令人覺得西裝這東西是不適合平常穿的,因為太高調,因為連我們愛好者都沒有把它可以低調、舒適、日常、大方而有風格的一面展現出來,簡單來講就是剩下了板正與作show,還有商業化的一面。





無可否認,高級男裝與鞋履的商機是無限的,但是否一定要參照Pittiu Uomo的方式,完完全全地把西裝變成一項純粹的裝逼用Fashion item,而不是一個我們覺得冷時會套的一件外套,又或是覺得太曬時會披上的輕薄外衣。只要情況繼續這樣下去,冬天街頭上男士身上穿最多的,仍會是羽絨,夏天你看到最多的,仍會是T-shirt,在街上看到最多的鞋仍會是球鞋。


因為smart casual與西裝並沒有因為活動與推廣真正地重新走入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或許),即便西裝沒有辦法回到1920年代的霸權,但我認為讓西裝重新成為男士衣櫃的常見選項,是可行的。而推行的根本,正正是要把西裝與工作、做show之間緊密的鐵勾鬆開,讓「日常」一詞重新與西裝掛勾。一旦人們有了「日常也可以穿西裝」、「訂製西裝不是一件麻煩事而可以在當中感受到樂趣」、「穿西裝皮鞋是可以很舒適自在的」
,西裝重振旗鼓的日子便指日可待。

而要做到這點,必需要謹記的是,在大中華地區,普遍的穿衣風氣是不推崇對「個性」的極致追求,甚至對這事產生反感,也就是為何我們覺得「非主流」是一個貶義詞。如何在符合大眾對於日常衣著的「期待」中,於細微處展露自己的「風格」與「個人特色」,似乎更被一般主流觀感所認同。因為我相信,在絕大部份人眼中,他們在意的不是把自己打扮得很「Fancy」、很有「Characteristic」 ,而是令自己「Look smart」、「Stylish」。







我忘了從哪聽過這樣的一句話︰「老手就是費盡力氣來讓自己顯得毫不費力。」過於張揚外放,對推廣西裝而言,始終不是一條明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