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近代中國的悲歡離合,與西服

在討論西裝的時候,我們時常會拿國外的雜誌、時裝展、國外名人的穿搭來做討論的內容,或是指標,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西裝,顧名思義,是西方人穿著、來自西方的服裝。


然而在中國近代史(泛指兩岸三地)中,西裝也曾經有過一段風光的日子。來自一本漢聲出版社在1996年出版,名為《中國歷史影集——中國人的悲歡離合》的影集,刊出了一系列民國初年至國共內戰時期人民的生活照片。這是一本放在我書架上已塵封的一本相集,買它的時候,我甚至還搞不清楚甚麼叫「悲歡離合」。







雖然並不是以西裝作為拍攝主題,但在照片當中,其實不難發現在當年,西裝在上流社會中是相當風行的。當中「歡」的主題中,就有看到一群準備一起結婚的年輕人們,穿著筆挺的西裝,或中山裝,準備迎接他們生命中的重要一刻。
而一些名人,甚至他們身邊的親信,筆者個人覺得他們的穿搭其實比現在絕大部份人都來得精彩,雖然這是黑白照,雖然這是一個充滿戰爭的時代。


如一身風骨,拒為日本人演出的一代戲劇大師綴玉軒主人——梅蘭芳,他這身三件套寬劍領雙排扣西服(補充,他在雙排底下還有一件背心),稱身合宜。(看著有點像法蘭絨?不確定)

又來看看當時的國民黨大老之一,胡漢民身邊的小弟,他們的西裝也是件件得體。

算是有點名氣的京滬新派畫家宋徽殷的上身休閒感比較重的patch pocket jacket,配上那圍巾、煙斗、油頭,還有他的畫具。如果他今天還活著,一身這樣的打扮到冬日的意大利,我想他也會成為GQ的街拍對象之一。
還有穿著大衣到訪華東地區的外國人。
對他們而言,西裝是種日用品,陪伴他們的生活,也是展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徵。在當今的華人社會中,如何「讓西裝在今時今日的不斷產生新衝擊的時尚洪流下找到新方向」,重新回歸到男仕們的日常生活,將其回歸到打扮、衣著的地位,而非只是被強迫性地穿上的工作服,相信會是業內還有一眾想要推廣普及此道的同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