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近代中國的悲歡離合,與西服

在討論西裝的時候,我們時常會拿國外的雜誌、時裝展、國外名人的穿搭來做討論的內容,或是指標,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西裝,顧名思義,是西方人穿著、來自西方的服裝。


然而在中國近代史(泛指兩岸三地)中,西裝也曾經有過一段風光的日子。來自一本漢聲出版社在1996年出版,名為《中國歷史影集——中國人的悲歡離合》的影集,刊出了一系列民國初年至國共內戰時期人民的生活照片。這是一本放在我書架上已塵封的一本相集,買它的時候,我甚至還搞不清楚甚麼叫「悲歡離合」。







雖然並不是以西裝作為拍攝主題,但在照片當中,其實不難發現在當年,西裝在上流社會中是相當風行的。當中「歡」的主題中,就有看到一群準備一起結婚的年輕人們,穿著筆挺的西裝,或中山裝,準備迎接他們生命中的重要一刻。
而一些名人,甚至他們身邊的親信,筆者個人覺得他們的穿搭其實比現在絕大部份人都來得精彩,雖然這是黑白照,雖然這是一個充滿戰爭的時代。


如一身風骨,拒為日本人演出的一代戲劇大師綴玉軒主人——梅蘭芳,他這身三件套寬劍領雙排扣西服(補充,他在雙排底下還有一件背心),稱身合宜。(看著有點像法蘭絨?不確定)

又來看看當時的國民黨大老之一,胡漢民身邊的小弟,他們的西裝也是件件得體。

算是有點名氣的京滬新派畫家宋徽殷的上身休閒感比較重的patch pocket jacket,配上那圍巾、煙斗、油頭,還有他的畫具。如果他今天還活著,一身這樣的打扮到冬日的意大利,我想他也會成為GQ的街拍對象之一。
還有穿著大衣到訪華東地區的外國人。
對他們而言,西裝是種日用品,陪伴他們的生活,也是展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徵。在當今的華人社會中,如何「讓西裝在今時今日的不斷產生新衝擊的時尚洪流下找到新方向」,重新回歸到男仕們的日常生活,將其回歸到打扮、衣著的地位,而非只是被強迫性地穿上的工作服,相信會是業內還有一眾想要推廣普及此道的同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Afternoon, in Oak Room

中秋,過了。日子,還是熱。今天是筆者的「非勞動日」,自然得安排點事情找找樂子。熱得要死的天氣,還是留在室內比較舒適。

於是乎下午來到了Oak Room,一家在台灣新開幕的gentlemen shoes and accessories selected shop。是個挺令人舒服的環境,尤其是冷氣不怎麼冷的今天。












其實主要目的還是要幫同好去下單兩雙Qnai San的兩雙Semi-bespoke,但在那邊混著混著,就混了一下午了。店上有售賣好幾個品牌的鞋子,Foster & son 、Gaziano & Girling 、Edward Green,但都不是我注目的重點就是了,畢竟這幾個品牌的鞋子我也有不少,而他們店上基本上也是主要販賣他們各自最經典的款式,所以能吸引我的東西,在販售區那並沒有。




倒是同好們有興趣入手,試試這些品牌的話,這會是個很好的選擇。價差...跟國外非特價時期其實也差不了太多,幾千台幣左右,買個安心,買個服務,我覺得是值得的。







他們店也有賣很多五花八門的accessories,從雨傘到襪子都有,每項的選項都不算太多,但都是好東西,值得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Ettinger的皮件跟包包,一如以往的品質穩定、優良。












既然販售區沒有吸引我的東西,那當然有別的東西吸引我才能讓我停留一整個下午,我也有小搗蛋一下。




除了Qnai san留下來的好幾「隻」bespoke sample以外,剛好還遇上帶著自己的鞋子來跟店上同好分享的兄台。

是種緣,但沒有多少停留,畢竟他也說了只是想把鞋子拿來給熟人的兒子看看,其實並沒有打算公開。那既然鞋主都這麼說了,我也沒必要強人所難。他帶來的一雙老Church's,1998年出產的150週年紀念款,對品牌而言很有歷史意義,也很稀有,全球限量三千雙的pre-prada時期產物,的確是讓人開了次眼界。

是的,沒有真相,因為沒有圖。簡單來講就是請大家google一下吧,找不到的話就留在腦海幻想就是了,一雙Black cap toe oxford。

店上也有放著一雙G&G老久以前賣給經理他的一雙Bespoke sample,特色是他的swan neck不是裝飾而已,而是真的把皮革切縫弄在那邊。就我個人的審美而言,那swan neck的線條是不如Edward Green漂亮,但這是個挺特別的做法。







另一個值得一看的點就是一般而言bespoke shoes才有的real beveled waist。一般成鞋的fiddleback、beveled waist都只是敲出來的imitation而已,工藝難度上跟線條的美觀度上完全不能相比。




而店上的經理,我的一位同好,也拿出了他的一些私人的鞋子給我看,當然也是有拍照留念。例如下面護雙Qnai san做的挪威縫Derby,充滿田野氣息,上面的做工也很細膩。加上鞋主穿後後採用不用鞋乳補色的方式去保養鞋子,讓它流露出一種自然的舊化美。




還有日本製鞋大師,也同時是另一位大師奧山大先生(Masaru Okuyama)的師傅,山口千尋先生在很久之前製作的bespoke sample。現在因為換了一批新的所以批的一批在早年被出清了,而這雙就是其中一雙。

至於鞋主,則把它戲稱為Edward Green Dover的手縫強化版,哈哈。




還配上絕版的Philips heel piece



也有來自師承Roberto Ugolini的鈴木幸次先生,其自有品牌Spigola的MTO產線。鞋腰處beveled waist是手縫的,延條也是,外底手搖機器縫製。使用的皮革是Lama,與這雙Oxford式樣的正式感之間產生了衝突,卻又不會突兀。











當然,店上G&G的Sample,跟Qnai san留下來的bespoke sample也被我把玩了一下。









下面這雙seamless wholecut的樣本,雖然是樣本所以用的皮料很...爛(拿來賣的成品應該會用好的皮)。

Last的開口大是它的的特色,聽說是來自意大利風格,較短的toe box跟急收的線條,剛開始看時可能會不太習慣,可是看久了,又覺得挺好看的,特別是配上整鞋無縫的樣式時,如果加上patina,一定非常漂亮。








而印象最深刻的一雙,應數他剛到手的、來自川口昭司大師之手的Bespoke shoes,Last的方面各有喜好,他的custom last是個比較圓潤的last,比較elegant,沒多少銳氣。







而就造工上來看,這雙鞋是無可挑剔的,高密度的延條縫線針數、細緻的邊條、手縫的real beveled waist、近乎完美的finishing,沒有任何瑕疵。





之後也跟老闆娘聊上了幾句,事實上他是很歡迎大家到他們店上來聊天的。不過,可別只為了試鞋而去啊,讓店家有合理的利潤,才有持續經營的空間,我的看法是,Oak Room的確是一個讓同好眾首一堂、分享愛鞋,順便推新人進坑的好場所。




最後,我還拿他們店上拿來刷鞋用的江戶屋(Edoya)絕版方型山羊毛刷子把玩了下,拿來做擦鞋時的finishing真不錯。





差點忘了,我走之前還吃了塊台式的月餅。